您现在的位置: 满红红 > 满红红批发 > 正文 > 正文

文学现场1老年公寓徐东风2难忘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2/22 21:00:52

《文学现场》栏目

由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获奖作品选登

01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

□徐东风

父亲终于不能自理了,我只好和弟弟妹妹商量,住进了老年公寓。起初,为了方便两个妹妹尽孝心,经我们兄妹四人商议,先让父亲住进我们县城的老年公寓,照顾起来比较方便。县城的公寓是新建的,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各种设施都是新的,服务也很好,价格也比较便宜,生活条件不错,荤素搭配。期间,我和弟弟每个礼拜天都回县城与父亲见上一面,兄妹四人陪老父亲吃顿饭,拉拉家常,父亲很是满意。两年后,父亲的身体愈来愈不好,偶尔柱起了拐棍,饮食起居都需要看护,给两个妹妹带来许多不便,鉴于这种情况,我和弟弟妹妹商议把父亲接到市里的老年公寓来。于是,在征得父亲同意后,我把父亲接到了离我小区不远的老年公寓。市里的公寓原是街道办事处,后因人员增多搬迁至别处,从外形看公寓就是个鸟笼,共三层,父亲被安排进三层朝阳的一间屋,因为父亲喜欢干净,在加上十几年的孤独养成的习惯,父亲选择了独居一室。房间内两张床,一张是父亲的,另一张是为家人探视准备的,一台十几年前的老式电视机,空调也是老旧的,内有盥洗间,虽然老旧,但也窗明几净,我们非常满意。我们兄弟两个探望比较方便,我是每周三次,弟弟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随意为之。一年后父亲愈发觉得身体不像从前,尤其是双腿,便和我商议,找一个护工,可是公寓没有专职的护工,只有和别人住一室才可以,于是从三楼的朝阳间搬到了一楼的北屋,设施还是那些设施,只是多了一位被看护的老人和一位护工,本来两个人的房间突然变成了三人同居一室,父亲很不习惯,再加上另外一位被看护的老人是一位脑萎缩病人,是一位退休的医疗工作者,六十多岁,只知道吃饭,其他的一概不知,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开始的时候,我去探望父亲他都问我家是哪里,多大了,在哪里工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问个没完,我出于礼貌也便一一作答,可后来,每次去他都问这些同样的问题,父亲耳聋,听不见我们在说什么,每次只是一笑而已。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再次去探望,父亲突然和我提出来再回三楼的那个房间,我很纳闷,问父亲父亲还不说,最后护工汤师傅告诉我:“昨晚你爸爸起来小解动静大了,老尹不愿意,打了你爸爸一巴掌。”汤师傅接着说:“这个老尹平时很少睡觉,每天就是两三个小时的睡眠,可能是他刚入睡,被你爸爸闹醒了,所以两人话不投机就打了起来。”听完唐师傅的一番话,我内心一阵翻滚,八十岁的老父亲竟然被人打了,一种异样的心情瞬间腐蚀了我的心智,坐在父亲床上,我沉默不语。我真想过去给他一巴掌,可后来又想,一个脑萎缩的病人,行动和语言完全不受个人控制,如果我以牙还牙的话显得我太不理智了。于是,我和院长讲述了以上原因,两个女院长再三向我道歉,最后,又搬回三楼。父亲是一个很严谨、细致的人,这也是站在讲谈四十年养成的,父亲课讲得很好,尤其是语文、数学,在当地很有名气。直到现在一些数学公式,以及红楼梦里面的诗词都能背诵如流。严谨细致的性格也养成了老父亲百般挑剔的习惯。由于父亲喜欢喝酒抽烟,患上了高血压,长年服药,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去药店买药,现在是我去购买,每次去送药,父亲总是把说明书看完,用法用量以及忌口与否,在他公寓的房间不管什么东西都摆放整齐,并且都有固定的位置,吃的东西放在那里,冬天的衣服放在那里,夏天的衣服放在那里,单鞋和棉鞋放在那里,哪个碗盛汤,哪个碗盛菜,甚至于连拖把,笤帚放在那里他都一一过问。用过的碗筷要用干布搽拭干净残留的水滴,等等。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双腿,走路几乎都是碎步,并且有点拖拉,我几次和父亲商议给他找一个专职的护工,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他老人家都不同意,他说:“找人要花钱,现在我能坚持到哪里就坚持到那里吧,实在不能动了再说吧。”自从父亲从县城搬至市里的老年公寓,在我和弟弟的日程里又多了一份责任,每天去一趟公寓是必不可少的,买些日常用品,零食等等。每星期洗几次脚,多长时间理一次发,刮一次脸都是父亲的硬性规定,如果出差,或者工作忙,不能按时去,就给他发个信息,因为这,父亲学会了在手机上看信息。或者给弟弟打电话让弟弟去公寓。每到礼拜天我都亲去市场买一些父亲爱吃的食品,比如,排骨,鸡,五花肉,亲自下厨,为父亲改善生活,时间允许的话还陪父亲吃一顿午饭,喝上一点酒,老父亲很是高兴。父亲开始住进老年公寓时我感到很不适应,究其原因,认为别人说闲话,把老人送进老年公寓是极大的不孝,有几次和朋友聚会谈及老父亲我都支支吾吾,怕朋友说三道四。可在言谈中发现好多朋友都把自己的老人送进老年公寓,我才算搬掉压在心里的那块石头。在我们国家,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才是做人的根本!其实,孝顺有很多种方式。在现今不管是物资还是精神都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对于孝顺有了最新的诠释。其一,就是让父母心情舒畅。子女事业有成,父母脸上有光。也是一种孝顺。孩子是父母的杰作,孩子有出息,是父母的荣耀,也是父母的欣慰。其二,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顺。把握好人生的底线,不做出格的事情,不去冒太大的风险,也是一种孝顺。没事多回家看看,和父母一起聊聊天,谈谈自己的工作生活,慰藉父母的思念之心……父母把儿女养育成人,孝顺,是一种感恩,一种责任!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顺,是天性良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的感恩父母,孝顺父母,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老年公寓已成为眼下甚至将来的大势所趋,等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不能自理了,我们不能指望儿女,也不能说他们不孝顺,他们要工作,要生活。而老年公寓会成为我们终老的最好归宿。

徐东风

徐东风,男,生于六十年代,山东济宁人;曾用名,从余东风,中共党员,济宁市作协会员。自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散文在线》,《江山文学网》,《西部作家网》,《执手文学网》,《当代散文》,《作家选刊》共发表散文、随笔、诗歌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出版散文、诗歌集(与他人合作)《岁月浅歌》《流年絮语》《笔下春秋》《中国网络诗歌精选》《中国诗词典藏》《朝花夕拾》。年获《作家选刊》签约作家证书。年成为《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用诗语描画风起的节奏,给脚步一程旋律;用文字倾听花开的声音,给心灵一份感动!

02

“难忘”,南旺

“难忘”,南旺

□房照远

行走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匆,岁月的年轮一晃而过,在外待的时间长了总是会想念老家的一切。那清飘飘的风,黄油油的土,那村头的石磨盘,那地里的的大豆和棉花,还有爱吃的高梁米和老地瓜。

每当遇到老家的亲人和朋友路过济南,我总是心情格外欢喜和亲近。离家时间长了,而留在心里的记忆,总是最幸福的时刻。

前一段时间遇到老家的同学,在一起大聊特聊,说到小时的乐趣。那是小时候的年纪,下河逮鱼,上树摸鸟,对与我们来说那可是家常便饭一般,小菜一碟的计量了。

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没有通电,全村都是黑沉沉的,夜色中的乡村静的让人心头发麻。从小我们属于放生的小孩,所谓放生,就是每家都三四儿女,当时的生活条件太差,能吃饱喝足就是最大的满足,父母都忙着下地干活养家,我们只要是会走路。都是任由几个孩子去玩耍,只是到吃饭睡觉时才会想起我们,大多站在大门口或村头喊我们回家,声音可以传遍整个小村庄。

小时候,我长的很精瘦,也机灵,胆也大,就是有个缺点嘴馋,每到瓜果飘香时,我会趁着月黑风高,直奔瓜地而去(话说我以前写过偷瓜的情节,这次与上回不同)然后在瓜主不知情的时候,美美的吃瓜。可能现在我见了西瓜比对待任何水果都有感情。可能就在那是衍生出来情谊吧,哈哈…

关于故事情节,只是一笔带过。这也可能我只善于写简短的诗词有关,而碰到散文随笔长篇大论,我是写不出来的。

时间飞逝的很快,而留下痕迹也是支离碎片的。小时调皮捣蛋的性格,只维持到十岁前,大点已是截然不同的人了。看书与爱学习对与我来说,是划不成等号的,而小说,我只爱看长篇的,短的让人看的不过瘾。可能是从那时积累下来的一点文字基础,现在能偶尔写作几首诗词,那还真得是惊喜了。

我老家就在鲁西南济宁市南旺镇,我们祖辈都是老实善良的农民,生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大多数人内心不会想到打工,出去闯荡的念头,而改革开放带来的诱惑力是多么的美好。外面世界的大门已为我们打开了!

南旺,老家镇上,我三姑嫁的地方。以前奶奶活着时爱听戏。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和十月初十是南旺会,一年两次,连着四天。我会提前两天跟着奶奶去三姑家住下,赶会听戏是一年都不拉下的事情了。而说到赶会听戏,那还是八十年代初农村衍生出的,为了四临八村老百姓生活生产娱乐的集会。凡是村民所需的一切,会上都会有的。而听戏是那个年代人最难以忘怀的精神食粮。

南旺,坐落在老运河边上,古时风景秀丽,古寺庙宇和祠堂学堂众多。记得上初中时教语文的张老师,给我们讲述南旺的由来,说:孔子做中都令时,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而崇尚儒家思想的道义,在他任上得已最大的发挥作用。体恤民情,为官清廉。他有一次和弟子们去我老家视察,当看到百里芦苇,宽阔的河套,鱼鹰成群,水田肥沃,无不为之着迷。临走之时脱口而出真是难忘啊。因老家的方位在西南角上,取谐音南旺而的名。南旺从春秋时就流传至今。当然美丽的事物都有美丽的传说。

而说到南旺龙王庙更是记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地方。记得八十年代时,庙宇大门还有一些古老的禅韵,院墙也还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有些年轮的痕迹在上面,而庙堂已变成小学堂了。相对于后来在看到的残缺不全,真是让人惋惜的。

而我心中最美的记忆,就是采摘皂角。那长在龙王庙里面的皂角树,树龄在我小时就已存在很久了,当时已比成人腰粗还要大上几分的,只是时间过的太久,我只是拼着记忆来描绘,关于论证它的历史过往,我真的无处得知了。现在更不知道皂角树是否还在?

说到南旺,京杭运河是不得不提的,古运河流经南旺是必经之路,包括我们上游和小游的几个村庄都在运河边上,而村庄之间和镇上相隔的路程,就被命名为村子的名字,比如我们村叫十里闸,相隔运河十里,还有三里堡,又有五里堡,柳林闸,在远二十里堡,三十里堡等等,很多很多的村子。

家在运河的岸边,天生对水就有感情。从小就会游泳,要问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你不会是让人笑话的。那一片一片芦苇,水塘,石闸。还有大运河里的河蚌鱼虾,那可是如数家珍的。

尤其是夏天,太阳高照,日头晒的火辣辣的,打着赤脚相约在河边,一个猛子能出去好几米远,这样的日子我在梦中,已和他们相会了好几回了,大运河边长大的孩子,对水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

说到古镇南旺,在我们乡下,记忆中吃喝玩乐都不能少的大地方了,南旺酱堂到现在我还在想念它的味道。

走进南旺酱园,进门是一所古朴的大院,入眼就是一口口大缸,整齐划一的排列。最前面一排是酱油缸,后面一排是醋缸,在往后是盛大酱的缸。最后两排最为惹人喜爱,是腌菜缸,各种各样的都有,有酱大头,小萝卜,酱三丝,辣椒,酱花生是我最喜欢吃的。

每到年关家家户户都会去打一桶酱油,一桶醋,留着过年吃,这可是过年每家必备的。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买上几坛子酱菜留着解馋的。

关于这些记忆在我心中,梦里已回顾了好多次了。现在在吃到老家的酱菜已没有了最初的味道了。

往事随风飘散,时间过的好快,一眨眼间我已进入不惑之年。经历过很多事情,心境和人的年龄一样在成长。而心头,最牵挂的还是自己年迈的父母,还有那里的一切!

房照远

房照远,笔名方源。八零后、山东济宁南旺人、现居济南。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协会员。济南市燕子文学社发起人。著有诗集《那是一碗盛不下的流年》。其作品散见于诗词报刊杂志和文学网站。

03

锦旗该送给谁?

锦旗该送给谁?

□路敦贵

李志远午饭后去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有点儿紧。

不过,这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他常常为自己骑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引以为豪。为这事儿,他可没少招来爸妈的唠叨,更没少惹得老婆小倩连掐带扭。

孩子两只手紧紧地抓着李志远的衬衫,以免一下子飞出去。李志远极速行进中,定好了速度,右手从裤兜里麻利地掏出智能手机来,一只眼看路,另一只眼瞟了一下时间:两点二十,十分钟后学校才关大门呢,来得及!

一路狂奔,李志远把身边的人都甩到了身后。他把孩子送到学校大门口的时候,两点二十五!学生都还在陆陆续续地来着。

看着孩子进了大门,李志远松了一口气,很骄傲地朝门卫老师挥挥手,掉头就走。也是习惯了,他把电门开到最大,众人皆来我独往,那感觉就一个字:爽!

回去的路,过一市场,路口多,人员广。李志远正陶醉在自己今天又创新记录的美好感觉里,忽然,他发现对面飞快地蹿过来一个逆行地愣头小子,那小子骑一山地车,看样是经过训练的,其速度不比电动车慢!

躲是躲不开了!说时迟,那时快,为了避免有更大的伤害,李志远一边紧握刹车把,一边瞄准了对方的粗车轮子,只听“砰”的一声,接着“哎吆我哩娘来”、“啊,啊……”

李志远觉得一股温热的液体从眼里流下来,流过脸庞,黏糊糊的。他努力睁开眼睛,看见那愣小子摔在地上,满脸通红,正要爬起来。那小子的车子已经爬上了李志远的电动车,一起压在李志远身上。

李志远用手抹了一把脸,定睛一看,大吃一惊:血!

周围的很多人都围上来了,“骑得忒快!”

“就是,赶紧去看看吧!”

“叔叔,我……”

李志远一看这小子那校服,跟自己上八年级的儿子穿的是一样的。心里明白了八九分。

“你没事呗?”

“叔叔,我没事儿,可是你?”

“我也没事儿,你赶紧去上学吧,要不得迟到了!”

“哦……”

那愣头小子扶起车子来,拍拍身上的土,又看了看刚从地上爬起来的李志远,才急急忙忙蹬上车子走了。

旁边卖豆芽的中年人给李志远送过来一卷纸,“兄弟,去看看吧!你骑得也够快的!”

“嗯嗯!”

中年人帮李志远扶起电动自行车,李志远才发现,那车子前把已经扭曲,控制器掉了下来。暂时是没法骑了。

“来来来,坐我的车子,去看看!”

说话的是一位六十岁上下的大妈,中等身材,一看就是干净利索的人,说话也嘎嘣脆。李志远后来才知道,大妈是骑电动三轮去送孙子上学回来,路过这里。

众人一起帮忙,把李志远扶上三轮车,大妈一句:坐好了哈,开足了电门,医院。

路上,李志远给车间主任打了个电话,请了个假。只说家里有事儿,下午不能上班,没好意思说啥事儿。

医院,又是大妈一阵忙活,挂号,取针,拿药。伤势不很严重,却得缝四、五针。医生说真是万幸,没伤着眼睛,又说得亏你妈妈送来的及时,否则容易流血过多或感染。李志远和大妈相视一笑,心里热乎乎的,也没说破。

包扎好了,大妈问志远去哪里,志远说伤口也没啥事儿,还是去刚才那地儿,把电动车修修,明天还得上班啊。

谁曾想,等大妈和志远到了刚才挨摔的地方,早已不见了志远的电动自行车。志远心里咯噔一下,妈呀,一千多块钱呢!大妈一脸的愤怒溢于言表:这些人呐!

正要问旁边的人,远远地看见刚才在这里卖豆芽的中年人,骑着电动车往这里来呢。

李志远一看,这不正是自己的电动车吗?中年人帮自己修好了!

寒暄客气的话按下不提。单说第二天一大早,李志远朝伤口处弄了一创可贴盖住,正常去上班。刚到厂子门口,就见一大帮人堵在传达室那里,拿着一些礼品。更显眼的,是一面鲜红的锦旗。

“你这没名没姓的,让我们送给谁啊?”传达室的老王头对围上来的几个人摊开了双手。

“错不了,俺孩子跟李师傅家的孩子是一个学校的,昨天孩子把李师傅撞伤了,李师傅没难为孩子,俺得好好谢谢人家,看看人家的伤咋样?”

李志远低了头,悄悄地进了大门儿,又开足电门,直奔车棚。

他边走边想,这锦旗,该送给谁呢?

路敦贵

路敦贵,山东省汶上县第一中学教师,山东省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汶上县作家协会理事。诗歌、散文、教学论文散见于《现代教育报》、《德育报》、《济宁日报(中区版)》、《济宁教育》,多次荣获国家征文比赛奖项。

04

故乡的路

故乡的路

□马银生

世上的路有无数,

最难忘还是故乡的小路。

小路上飘着我童年的歌谣,

小路上留下我第一串脚步。

每次回家坐在车里,看着车窗外宽阔的马路上一辆辆汽车穿梭而过,听着这首《故乡的小路》那轻快的旋律,我的心便会跳荡在家乡的路上……

我的家乡董王庄村是汶上县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这里是我生命的起点,有过我苦涩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记忆中,小时候我们村很穷,人们吃的是地瓜面窝窝,喝的是稀薄得照出人影的玉米粥。一栋栋土坯房,每逢雨天屋内昏暗而潮湿,到了冬天却冰凉透骨。一条崎岖不平的土路从我家门前弯弯曲曲的通向村外。晴天上路上尘土飞扬,雨天时一片泥泞。每到秋收夏种,村里的男女老少便靠车推肩挑才把地里的庄稼运回家。

那时,农村中没有人外出打工,都是在家种地为生。村里的那条土路除了农忙时人们拉的地排车轧过的"咯吱"声,就是学生上学或放学的脚步声。有时候遇上大雨连天,那条路便彻底"瘫痪"了。我家住在村子中央,紧靠那条土路,离村小学也不足五百米。但每次去上学,我都要把裤腿挽到小腿以上,肩上背着书包,手里提着鞋子匆匁地奔向学校。后来我考上了县重点中学,那时学校里虽然有食堂,但我们农村孩子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带干粮。从学校到我家近二十里路,中间虽有一条柏油路,但那是国道。要绕道镇上,也有客车。不仅花钱,还很路远。因此,每到周末回家,我和村里另外一位伙伴都是抄小道走。那些小路比我家门前的土路好不多少,有的路段甚至比我们村里的路还难走。若是刚下过雪雨,也会变得一片泥泞。后来我和伙伴商议轮流回家,一个人回家时再背上另一个人的干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到了年镇上实行"村村通"工程,从我们村到镇上,与各个村之间都铺上了柏油路,人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程。到了年春天,村里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从上级争取到一笔资金,把全村各个胡通都铺上了水泥路。记得当时我家门前有棵大槐树,阻挡了修路的进程。当村干部找到我家说要砍掉大槐树时,母亲拉着村干部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把路修到俺门前,是为俺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俺家的小轿车今后可以一直开到院里了,俺支持,俺明天就把大槐树卖掉。"

前几年,我家也在县城买了楼房。乔迁新居后,我家也过上了过去人们渴望的城市生活,但在我的心中对家乡仍有一种眷恋。总觉得家乡的老屋,家乡的那条路才有家的味道。特别是每次回家都要经过我上中学的乡镇,那里也是乡亲们赶集的地方。现在,从镇上到我家的路不仅铺上了沥青,而且也更宽了,路两旁绿化的植被整齐划一。到了我们村更是美丽,一点儿也不比城市里差。宽阔的马路两旁一盏盏路灯彻夜透亮,灯下那些红红绿绿的花草在晚风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着这些变化,我有时还会想起村里的那条土路,但却成为尘封的回忆了。

马银生

马银生,出生于年,山东汶上人。忙时种地,闲时看书,偶尔写写字。汶上作协会员,常有文字发表于多家报刊电台。

05

满江红·红旗颂

满江红·红旗颂

□夏振山

歌律庄严,晨曦沐,冉冉升越。抬望眼,云蒸霞蔚,子民亲切。两万五重山共水,二十八度槍和血。建共和,看大纛行空,红如烨。

七十载,峥嵘月,旗影展,康庄阔。保金瓯永固,舰旌巡列!纬地经天飘锦绣,文韬武略成洪烈。港澳台,自古属中华,国旗阅。

夏振山

夏振山济宁市人。爱好音乐,文学。早年在各报刋,杂志如《人民文学》《黄河诗报》《萌芽》《花城》济宁日报《运河帆影》版《济宁电视报》等发表诗歌计9O余首。其中获奖作品有:《我爱你中国》《泰山断想》《春的思索》《致李咏》《电化之歌》《致教师》《兵马俑》等9首。后弃文习音乐吹竹笛。主要从事民乐伴奏,承接各种演出。近期在《济宁看点》等发表诗作。

06

中国梦·浓乡情

中国梦·浓乡情

□孙恒昌

一条运河脉相牵东风送绿乔木换新颜新时代南北东西见银山金山那些年水浒兴开山还有那昙山、太白山和九峰山石头搬迁车如川七八十年代的砖墙瓦屋石头最显眼尘土氤氲天色暗这些年,苗木葱郁爬上山玉兰花星星点点诱惑来往的车和帆凤凰山、羊山、尧山和老寨山青山绿山纵横南北延河水碧绿波浪宽天亦蓝鸟儿歌唱生活比蜜甜蜜蜂穿飞万花间船儿荡漾南湖岸飘绿的叶魅力无限秋风吻开了七彩衫金黄簇拥着一团团似火点缀济宁的公园一道风景装点大好河山绿叶把五星红旗装扮你听孔子讲学杏坛游客笑起袅袅炊烟

孙恒昌

孙恒昌,研究生学历,多次发表诗歌在国家刊物。小说和散文参加国家大赛,多次获奖。在年小说《小巷的心愿》入全国当代小说文库,长篇小说16万字《狐仙恩仇录》刊登在红袖添香网站上;诗歌已经入民间诗人大卷。剧本《范儿孙犟劲》入选《山东省故事选》,剧本《村支书》入选云南昆明剧变,出版发行;文章10篇在《快乐写作》出版发行,年9月参加全国冰心文学大奖赛,10篇获奖。年《我与济宁有个约定》刊登在《济宁晚报》,小说《裸婚的风波》获全国银奖。

领导说了,您点“在看”

小看妹的工资就涨五毛!

???

更多热点

刘秀华:《在荩园(外一首》

张晓天:《乡村之歌(组诗)》

张纪海:《谁见证了蓝陵古城的凤凰涅槃》

月光下的农民老师--李允祥

监制/宋恩学主编/周中祥编辑/亚惠

投稿邮箱:jiningkandian

qq.







































白癜风前兆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anhonghonga.com/mhhpf/458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满红红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